湖南省双峰县第三中学
网址:www.hnsfsz.net
 
新闻详情

打破常规,转变思路----学校教育教学督导工作之我见

来源:双峰三中 官网作者:朱东林网址:http://www.hnsfsz.net浏览数:1554 


作为学校督学工作者要大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改革,努力摸索新方法、新措施,可能会收到比传统管理模式更好的效果,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对教育教学的管理,不单是管,更在于理;教学常规管理需要打破常规,改变思路来督促教师做到位,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胆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不拘一格育人才;注重开发软件教学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性化管理。学校与企业不同,学校培养的是学生,企业生产的是产品。一个是活生生的人,一个是冷冰冰的物,但学校和企业又具有相同之处,一个企业要生产合格的产品除了要有高素质的员工和优质的原料外,还要有先进的设备和科学有效的管理,同样,学校要想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除了必要的教学设施外,更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更重要的是离不开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无效的管理非但出不了效益,还会有损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一个企业的无效管理影响的可能是经济效益,而一个学校的无效管理则不仅只是影响效益那么简单了。

那么如何来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管理呢?

一、变“管理”为“理管”

古人说:“江河之水,堵之则泛滥于世,导之则有益于民。”这其中的“堵”和“导”,折射出了现代管理中“管”和“理”的辩证关系。目前的学校管理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对有形因素的管,而忽略了对无形因素的理,在现代管理理念中,更关注对无形因素的管理,这就要求我们督学充分处理好“管”和“理”的关系。在管理中,“理”应为上,只有真正做好“理”的工作,好的效能自然水到渠成。作为督学,首先要理清自己,包括自己的管理理论、管理风格、自己所处环境的特点、自己的教育理想、办学思路及理念,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的职责。其次是协助学校行政理清网络。理清网络就好比给游戏者搭建一个平台,把这个平台按时间、空间和工作性质分成各个网点。注重理清管理网络,把学校所有工作按时空及性质分解到整个网络中。这样,有利于学校的其他管理者及全体教师明确各自的职责及各项工作的管理流程。第三就是理清制度。学校的制度是为了“管”,但理清学校的管理制度并帮助教师们认识、熟悉各项管理制度,则是“理”。建立制度的过程实际上是理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各项工作该如何做。第四是理清关系。督学在学校管理中,应理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管理者的管理与民主监督的关系;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师生间的关系。这些关系理清的好,就有利于我们构建出和谐的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及和谐的校园环境。督学在“理”字上下了功夫,就有利于调动所有行政人员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对无形因素的管理作用。“理”好以后还必须要靠“管”来保证。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所有人来按照所制定的规则开展工作,做到无为而治,但在现实中要达到这一境界必须有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必须靠人去执行,否则就无法实现我们“理”的结果。

二、变“常规检查”为“随机抽查”

教学常规管理是我们在实施教学管理过程中一贯坚持的原则。其实,很多时候常规检查都只是做表面文章,走过堂,花架子,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如每学期的教学常规检查,一个学期往往规定两次,要求完成多少备课多少作业批阅,多少听课笔记,多数情况下都是应付了事,作用并不大。打破常规检查,随机抽查,负责检查的领导在预先不告知的情况下,随机进课堂听老师上课,课后,检查老师的备课和作业批阅,并作好详细记录,并以此作为教师评估的重要依据。也可以利用教室内的监控对课堂录像,课后请相关老师对照录像,作出相应的评价,作为评估依据。学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同样也是随机的。象学生的就寝纪律往往是在学生就寝时到寝室里查一下,等检查的老师一离开,不自觉的学生马上又大闹“天宫”。如果变常态检查为动态随机检查,做到检查让学生摸不清规律,同时对老师的值守到位情况的检查,不能单凭是否签到为准,而是不定时随机抽查,可以想见其效果会大不一样。

三、变“标准化教学”管理为“订单式教学”管理

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的能力有大小,人各有它的特长和不足。所以我们在教学教育工作管理中要因师而异,因生而异。

对具有不同能力的教师,不同情况的教师,合理分配其岗位,充分发挥其潜质,借鉴企业管理员工的模式实行岗位负责制,岗位竞聘上岗,采用长效机制负责到底。从高一开始就包班到人,领导蹲点到班,明确目标和任务,量化管理,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实行“订单式教学管理”。

目前,农村中学问题学生大有增多之势,厌学之风盛行,给管理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但多数学校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上课、作业,又上课,再作业,学生本来就基础差,自觉性差,学习兴趣低,再这样天天书山题海,不出乱子才怪。长此以往,学生厌学,老师烦教,课堂缺乏活力,学生缺少兴趣,教师没有激情。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大家习以为常的、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做法,大胆创新与改革,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对具有不同素质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胆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办特长班、兴趣班,调整课程结构设置。让学生在学校管得住、学得进、学有所长、学有所专。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而且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真正做到不拘一格育人才!所以我们不但要注重教师的“教书”业绩,又要强化教师“育人”的使命!

四、变“强化硬件教学”管理为“注重开发软件教学”管理

近几年,学校的硬件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室明亮了,教学设施先进了,办学的硬件条件有了明显的进步与提高。但与此相对应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缺失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对滞后。应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类文体活动,如文学社团体、校园艺术节、各种体育、文化长廊的建设、主题班会,充分挖掘出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从而奠定可持续发展的校园人文环境。

其次应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多数教师年龄偏大,知识相对陈旧、思想僵化,应吸引进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加入我们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做到“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外界的有效交流机制。

再次对教师的各种规章制度的管理要人性化,要切合实际。不宜管得过多、太严,统得过细、太死,显然这样不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了。

再者,教师群体总体来说是勤劳、乐于奉献的。默默无闻,不计得失,一干几十年,这样的精神是可圈可点的,值得大力弘扬的。作为管理者,应用心去发现这些平凡人物身上反映出的理想、品德、闪光点,进而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源,形成符合主旋律而又独具特色的校园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形成战斗力,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学校管理者,应秉承校园优良传统,构建新型校园文化,把形成校园核心价值观视为学校管理和发展的首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办好人民真正满意的学校。

总之,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一切工作应服务于学生。我们常说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而教学工作最终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所以,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要多倾听学生的呼声以及家长和社会的意见,多了解学生的欲求,举全校之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对学生的未来负责。

教育教学管理千头万绪,直接关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关乎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全面性和有效性。这就需要我们督学开动脑子,不断探索和总结。